作者丨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
编辑丨宇哲
供图丨图虫网
工业和技术早期投资大概多年后会成为很多投资人不愿提起的悲伤回忆。这也应该是我从业十几年来所经历过的投资圈最大一次泡沫,记忆中上一次这样疯狂的时刻已经是2007年前后的清洁技术领域投资。
和前几次泡沫相比,这一次更疯狂、规模更大、涉及行业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归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要澄清的是,技术和制造并非泡沫,这里所指的泡沫,是指资本在参与到整个产业变革过程中所形成的短期的/周期性的过热。
高端制造投资准则:周期长、赛道宽、不唯纯技术论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是泡沫,那就不得不提到技术和制造业的产业本质,这两者很多情况下是相互耦合强关联的。
中国的制造业在最近十几年正在经历一个很痛苦的升级改造进程,从人力密集的低端制造走向技术密集的高端制造,这个坎翻不翻得过去,实际上也决定了中国是否会掉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巴西没有迈过这个坎,结果现在大家都看得到。
因此从长远的大方向看,高端制造和技术是绝对存在投资价值的,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应大力推动。但早期投资(以下简称风投)是一种商业模式,而商业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最终是以在一定时间长度之内资本的收益结果论成败,所以是否存在泡沫,其实是基于大部分投资机构是否可以在该行业投资中获取正向收益而言的。
首先,基于风投的特殊运行机制,即便是最长时间的VC(VentureCapital 风险投资),十年也要清盘,更何况大部分人民币基金都只有6-8年的存续时间,所以真正留给风投等待企业成长的时间,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年。
换言之,在最长十来年的周期内,风投要完成从投资到退出的全过程。对于大部分技术和制造业企业来说,海外上市退出的占少数,大部分会选择国内上市。而国内市场在没有科创板之前,从成立到上市(不考虑并购退出,中国的并购市场不成熟,回报有限)的平均周期是12年,科创板之后,最快有5-6年上市的案例,但大部分仍然是在8-10年的范围。
而在一支基金十年的存续期内,如果是从事早期投资的,意味着哪怕是在基金成立的第一天投资一家技术企业,到企业上市、锁定期解除,大概率已经在10年以上了,更不用说在基金投资期后期投资的企业。
因此技术和制造类投资,相比传统互联网企业而言,是一个相当长周期的行业,这是其行业属性决定的。如果基金没有较长的存续时间,是不能进行早期投资的。我也观察到目前行业里有机构趁着行业处于风口阶段,估值疯狂上涨的契机,早进早出赚取差价,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确实有可能短期获取不错的收益,但这样的模式,显然很难放之四海而皆准。
其次,技术和制造业要尊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技术是一个抽象概念,必然需要有一个承载主体,这个主体可以是产品、可以是设备,也可以是软件和服务或者以上的综合体,但无论如何不能是抽象的技术,抽象技术本身没有被投资价值。在进入风投行业之前,我有十多年的时间在清华大学从事学习和科研工作,常年跟技术打交道,但真正深刻理解技术也是在和商业市场接触之后。
从技术到商业的链条是极长的,越是新的先进技术越是如此,这其中的每一步转换和过程都存在高度风险。这里提到的风险包括多个层面,既有技术本身的转换风险,也有市场风险和时间风险。首先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从最初的实验室技术到小试、中试或者类似的环节,再到确认技术可转化为商业上可行的产品载体,这个时间非常漫长,失败率也极高,应该说大部分实验室技术是无法完成产业化过程的。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实验室阶段的技术创业,实际上潜藏的技术转化风险巨大,大部分没有被市场教育过的创始人是根本无法预知前面的困难的——在经历了产业化过程之后,产品能否达到批量制造一致性要求,是否是客户需要的产品,能否快速迭代到客户的期望值,这一过程亦危险重重,时间也很难一概而论,有的企业2-3年就跨过去了,开始形成批量收入,有的企业甚至10年都没有走完这个过程;迈过这一步的企业,才会面临下一步收入成长以及持续创新、保持竞争力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也需要较长时间。
由此可见,一个技术落地为一家能大规模盈利的公司,时间长度和过程中的风险都是巨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投资人大都不愿意去碰这个方向的原因。但需要看到的是,如果把时间周期再放长一些,到15年这样的尺度,也许很多企业就是好的投资标的。而在目前的基金存续机制下,早期技术和高端制造投资的风险都十分巨大。
文章来源:《北极光》 网址: http://www.bjgzzs.cn/zonghexinwen/2021/061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