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科技投资一直以来都是PE/VC圈的“深水区”。这里无故事可讲、而是靠技术说话、产品为王。因此,这个领域也要求投资人凭借其对行业与技术的深刻理解进行判断,在起风前扣下扳机瞄准新赛道。
近年来,在本土市场消费持续升级、科创板横空出世、中美脱钩之下国产替代进口需求激增等因素的催化下,这一本就处于风口的赛道被涌上浪尖,成为VC圈的“重头戏”。据投中数据,2019年IT、医疗健康、制造业为中国创投市场投融资活跃度最高的行业。
日前,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就围绕科技赛道的投资策略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在他看来,布局硬科技领域切忌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并且要做到战略激进、战术保守,“大家都能做的产品就很难形成壁垒,我不会去做这样的投资,但在可预见的领域,我们就要在大浪到来前率先进入并且聚集少数公司”。
这位有着二十余年从业经验的技术“老兵”,是这个科技变革一日千里疯狂时代的见证人,也是中国硬科技创投从星星之火到蓬勃发展的参与者,他于2010年加入北极光负责先进技术的投资,主导了安集微电子、黑芝麻智能、诺菲纳米、清锋时代等众多项目的投资。在此之前杨磊曾是麦肯锡全球副董事,负责为高科技产业链上的财富500强公司提供咨询。
中国制造从低端山寨迈向世界一流
“这是一个科技变革非常疯狂的年代,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新材料、机器人等等,各式科技创新在非常多的领域发生交织”,杨磊向记者说到。
在他看来,当下本土科技创新的活跃是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不断转型升级的成果,也是本土制造业从低端走向世界一流的过程,“与海外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早期满足本土市场基本需求甚至山寨的‘比你便宜比你差’、‘比你便宜一样好’,到今天一些企业的技术产品已经做到‘比你好比你快’,尤其在电子消费产业领域,中国的耳机、手环、平衡车、手机等生产商已经是世界一流的企业,中国的手机制造商更是在定义着业界风向与潮流。”
他向记者分析称,这样一个飞跃性的改变也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人才储备的升级。一方面,本土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市场动力牵引着全产业链为终端产品不断地创新升级。
另一方面,则是人才供给的不断完善,杨磊表示:“在科技产业领域,我们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着全金字塔型人才的国家,从最顶端的研发人才到庞大的工程师团队再到生产落地,事实上我们的人才体系已经非常完善。”
在他看来,人才结构供给的完善主要源于海外人才的回流——2005年前后大批中国留学生毕业进入海外企业,此后的10-15年里他们在经历了完整的产品周期磨练后回国,当下也正是这些人创业的时机。此外,在华的大型科技企业近年来也培养了大批能研发、懂产品的人才。
再者,从资本角度来看,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彻底打开了中国先进科技企业的上市通道,同时也打通了一、二级资本市场,让各式各样的资本涌入硬科技赛道,赋予企业更多投入重大项目研发的空间与资本。
杨磊乐观地认为,10年后中国硬科技产业将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
“三不”原则,激进又保守的“打法”
产业升级、人才回流和一、二级资本市场的打通造就了当下本土科技投资的繁荣。但一直以来,该赛道都是荆棘密布,迭代迅速的产品、日新月异的技术、海外巨头的挤压、消费者变幻的喜好等等,都是左右投资者的认知与判断的重要因素。
硬科技投资,何时进?往哪儿走?怎样布局?从来都是VC圈的一道“压轴题”。
杨磊向记者表示,硬科技投资他遵循一套“三不”原则。首先,不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大家都能做的东西,它可能产生收入非常快,但很难形成一个长期的壁垒,这一类产品不是我关注的,我也不需要去孵化或者投资一家公司去做大家都能做事情”。
其次,不投天马行空的项目,“我比较怕非常天马行空的东西,看上去让人心潮澎湃,但产品具体如何分解成技术,从什么角度切入、定义,我可以说这是非常难实现的”。
再者,不轻易“下注”产品与技术间存在明显鸿沟的项目,“如果明知道这其中的技术鸿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或资金去克服,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我认为这样的项目并不值得去投,除非它是一个意义特别重大,能改变世界的东西”。
文章来源:《北极光》 网址: http://www.bjgzzs.cn/zonghexinwen/2020/080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