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在那些每天起早贪黑埋在书堆的岁月里,安平读到三毛的文字,读到撒哈拉的故事,宛如一种逃脱,更似一剂安慰。三毛成了她的精神偶像,她渴望像她一样,四处流浪,无惧生活,像个侠女。
01 留学英国
安平的爸爸是个非常有才华的文学青年,少年时代饱读诗书,出口成章,有一个浪漫而不羁的灵魂,然而却跟着体制,进了企事业单位,被条条框框束缚了起来。在安平的记忆里,爸爸总是愤世嫉俗的,他念着光荣的口号不开心地活着。安平喜欢三毛,但爸爸却认为三毛式的浪漫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他不希望年少的安平对生活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后来安平真的按照三毛式的生活过活,满世界到处飞,同时还赚钱,爸爸高兴得到处跟人炫耀。其实不是不希望女儿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怕她受伤。
安平义无反顾地去了英国留学,印象中的英国,常年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忧郁又深沉。还没来得及感受这个国家的多情,留学生活的煎熬和困苦就令安平措手不及。在国内读书,她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奔远大前程,可在国外,生活是要真刀真枪一天天过的。
安平和几个英国人住在一间公寓里,初到异国的她却不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英语派不上用场,见面打招呼都很尴尬,后来硬着头皮和他们交流直到变成朋友,感觉像完成了重要的蜕变一样。学习生活是非常枯燥的,上课听明白的知识回到宿舍就几乎全没印象了。完成作业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语言障碍使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安平所就读的学校在英国排名不算很好,她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能到一个更好的学校读研。冬天的天气很差,有时候几周都不见太阳。生活开支也渐渐带来压力,但她的的原则是绝对不能再给爸妈制造压力,于是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或许和很多青春故事雷同,那个时候的安平因为心里有梦,走起路来都能擦出火光。
02 开始旅行
安平利用假期和朋友玩遍了英国,之后又开始欧洲旅行,在博客火热的年代,她事无巨细地将留学、打工和旅行的生活记录了下来,因此积累了一大批读者,是他们鼓励着安平继续写作。每次旅行回来安平都迫不及待地发帖昭告天下,“这是我吃过的异域美食,这是看到的古老建筑,这是我看见的更蓝的天、更圆的月亮,内心缓缓飘过‘呵呵你们没去过吧’”。安平说,当初带着这种愚蠢的骄傲倒是走了不少地方。而在旅游业如此发达的今天,去到哪里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只能证明你比较闲而且有点钱而已。
阿兰·德波顿 在《旅行的艺术》中说: “难怪我从开始记录卡特里娜飓风的逃难经历起就停不下笔,新地点、新人物、电影、书籍,一盆花、一道菜、一首歌,我原来都是在试图描绘美、理解美啊,试图理解那些促成美的因素,从而拥有这些了不起的美的品质。”
安平现在更喜欢去到最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大雨滂沱、极光飞舞、湛蓝冰川、千年苔园,这些先于人类存在于世的事物令人震撼无比,群山、群星、河流、树木、人类多么渺小,生命如尘埃般转瞬幻灭,可是人类明知其渺小却为此抗争一生,用尽全力活得丰盛。所以,安平说,我们还是要不停走,越愚蠢越要走。
03 记者工作
研究生毕业以后,安平顺利到《英中时报》工作,从此,她的留学生活换了另外一种模样。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活动让她深入到伦敦的方方面面,那些在学生时代从未企及过的生活和经历像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在她眼前播放,她将每次采访的照片按时间排列了起来,一年下来,竟然有长长的一列,翻看照片,她参加了伦敦时装周,报道了伦敦裸骑日,枕头大战、同性恋游行、日本文化展、王妃生孩子、唐人街罢工……
她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人,慢慢克服了自己慢热的性格,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不断地谈话和发问让她掌握了许多说话的技巧,见到了千差万别的人,对人性有了更多的了解,看了很多大部头的书,沉闷地在摘抄本上积累着字句,不会写新闻稿就一点点效仿,一点点琢磨。莎士比亚说,“nothing is good or bad but thought makes it so”,看待新闻命题,学会辩证分析。
每次剪报,她都很感慨,原来自己短时间内可以做这么多的事。
04 爱情降临
在英国工作的时候安平遇见了她的Mr.Rght,他在瑞士工作,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研究天体物理黑洞暗物质,安平觉得这一切都太酷了!谈恋爱的时候两人两地飞来飞去,这样的状态,保持了整整一年,后来他说,你一个人在外面那么辛苦,搬过来吧,我已经准备好了,你来瑞士以后可以随心所欲做你喜欢做的事,我相信你会喜欢这里。安平一点都没有犹豫就辞职搬到了日内瓦。
文章来源:《北极光》 网址: http://www.bjgzzs.cn/qikandaodu/2021/0727/767.html
上一篇:瑞典没有极光的北欧之旅
下一篇:太阳风和太阳风暴